高品质铁路器材制造商

秉承工匠精神 铸造卓越品质

全国服务咨询热线
13255470231

公司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行业先行者 听王荣祥讲工程和矿山机械故事

更新时间:2014-05-03 23:30:32点击次数:6285次

王荣祥在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我国东北工矿区,所以他从小就对工程和矿山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用王荣祥的话说,那些机器很神奇,工人们也很有本事,所以长大后立志要去开机器,设计机器。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下,王荣祥中学毕业后就考入了相关专业,学成之后便正式开始了机械的设计与维修工作。

从技术改造到创新研发,从科技进步奖到教学研究,王荣祥不仅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同时凭借着他的专业、热情与奉献也成为了行业的先行者。那么,此时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王荣祥老先生讲述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的故事。

建设初期开辟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工程和矿山机械制造厂极少,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到20世纪40年代末,也只能生产机械配件,进行结构装配,修理改造和制造矿车、水泵等小型且简单的工矿设备。

1949-1952年是新中国的恢复建设时期,在战乱中遭到破坏或倒闭的工厂矿山,开始整顿复苏,陆续投入生产,此时就急需多种矿山建设工程机械和采矿设备。1950年10月,我国第一座年产2万t的重型机器厂——太原重机厂投入建设,到1952年底,全国工程和矿山机械产品已由8800t/年提高到88400t/年。

1953年,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在苏联政府和专家的帮助下,156项重点建设工程进展很快,30余家工程和矿山机械制造工厂陆续建成。对于那时的建设成果,王荣祥表示了肯定,他说,“虽然那时的主要产品多为仿苏式,性能和质量较差,但对于促进工程建设和矿山生产起到了巨大作用,并为后期的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8年,我国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随着大炼钢铁热潮的掀起和“两条腿走路”方针的实施,我国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那时,为了解决所需设备品种杂、数量多、交货急等问题,行业调集了行业优秀技术力量,充实了必要的技术装备,引用了苏联的一些产品图纸,并建立了技术标准,最终在工艺上攻克了许多难关,成功生产了58类、1386个品种。如БУ20-2穿孔机、СЭ-3挖掘机和КБ-160起重机等,以及年产90万t的井下煤矿成套设备和年处理量为100万t的选煤厂成套设备等,工程和矿山机械的生产技术、制造能力和行业规模均得到了空前推进。

到50年代末,全国已有工程和矿山机械制造厂380余个,除扩建原有的大型重机厂外,还兴建了云南、陕西等8个中型重机厂。工程和矿山机械产品的生产能力已达465800t/年,国产设备基本可以满足各类中小型建设工程和矿山生产需要,并为后期行业发展大型设备技术开辟了新途径。

壮大阶段掀起高潮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工程和矿山机械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963年,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编制了我国“工程和矿山机械十年发展规划”。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掀起了新的生产高潮。

在这期间,我国从瑞典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工程和矿山机械生产设备,广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加速引进设备的国产化,促进了国产设备的革新。先后成批制造成功平巷、竖井、桩柱、建筑、桥梁、筑路等多种机械化配套作业设备。

随着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的发展,对设计研究部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期间,先后成立了洛阳矿山机械研究所、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等专业院所。设计人员也深入施工现场,积极参与生产实践和工作交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国又陆续研制出一批符合国情的工矿设备,如Q150A型潜孔钻机、KY-250型牙轮钻机、KQ200型潜孔钻机等。

进入文革期间,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仍坚持每年举办订货会,继续生产重大建设项目需要的设备,如煤炭部的50台大型卷扬机、攀枝花钢铁企业的全套设备、田庄洗煤厂新产品试制等。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的生产能力和主要产品,已能满足建设工程需求,并足以装备年产500万~800万t的露天矿山和年产200万~300万t的地下矿山,有力地促进了各类工程建设和矿山生产的发展壮大。

全面发展机电一体化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也随之茁壮成长起来,尤其在机械化生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着工业电子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自动化与机械化互相渗透,工程和矿山机械制造业形成了“机电一体化”科学发展模式。到 “七五”计划初期,已形成了遍布全国,由大、中、小企业构成的工程和矿山机械制造体系,工程和矿山设备及其配件的年产量超过200万t。

由于行业的通力合作,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建设工程和矿业开发已跨入机械化发展的完善和巩固时期,实现了穿孔、爆破、铲装、运输及辅助设备的成套制造生产。同时,为了形成井工生产作业线,对少数用途广泛的配套设备,如地下汽车、电动铲运机、通用底盘等进行填平补齐工作。对于那时的成就,王荣祥也感到很自豪,他表示,“通过对几种主要引进设备的消化改进,使行业的生产建设能力大幅提高,同时,随着劳动条件的明显改善,行业已进入全面机械化和局部自动化的新阶段,逐步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1990年11月,机械工业部组织行业在洛阳召开“全国工程和矿山机械科技发展研讨会”,明确了 “九五”期间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的主攻目标。为了尽快实现奋斗目标,许多厂家主动打破常规,进行企业结构优化组合,强化设备制造成套能力和水平,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含量。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已形成了“专业互融,技术集成;学科交叉,标准为先”的准则。

此外,“九五”期间,工程和矿山行业还加大了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大型露天矿用设备的研发力度,同时,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国内一些企业也获得了许多技术上的支持。对于P&H2100型挖掘机、QJ型前装机、高架推土机、电动轮卡车等大型工程和矿山设备均有多项技术突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规模以上的工程和矿山设备制造企业已有530余家,固定资产为650多亿元,生产总值达450多亿元。

创新突破把握前景

由于国民经济“九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和“十五”计划的全面展开,从2001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了高速发展,而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技术研发领域,我国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期间我国成功研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设备,并使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走上了开拓创新之路。

王荣祥介绍说,“在大型露天矿装运设备研发方面,太重集团研制成功了WK-75型矿用机械正铲,北方重汽公司研制的MT5500型电动轮卡车等产品。这些新品的研制成功,缩短了我国工程和矿山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工程和矿山设备公司的差距,扩大了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在出口方面行业也迎来了新的转机。王荣祥说,“多年来,我国工程和矿山机械产品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门槛较高,打开国外市场困难。而近年来,欧美国家一些高端市场的消费方向发生了转变,出现选择高性价比和相对廉价产品的趋势,而我国工程和矿山产品也在逐步向质优价廉的方向发展,这就为我国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开拓高端市场提供了有利时机。“此外,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以及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发展都较快,需求旺盛,成为中国的可观市场。

从现今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等均有大幅提升,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的发展步伐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

王荣祥具体解释说,“我国重点产品的创新能力较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各企业或部门的新产品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高端策划及研究人才太少;偏重主机设计制造,轻视专业配套件技术攻关;而且设备造型艺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但是面对困境与挑战,王荣祥也强调,“机械工业仍是今后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机械工业的发展只会加快,不会大幅趋缓;只会超前,不会大幅滞后;国家对机械工业的支持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必须深刻认识这种重大发展趋势,全面把握产业长期发展前景。“

在采访的最后,王荣祥用一句话表达了他对行业的感慨和期望,他说,“任凭世界经济风云变换,岁月的脚步却始终从容如一。”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洗礼,我国的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道路。行业人要确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工程和矿山机械行业的强国。

人物简介

王荣祥,太原科技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60年初,开始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的使用维修和设计研发工作;1970-1980年,参与了钻孔机械、铲挖机械和通风压气设备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创新设计工作。其中“露天矿设备配套计算”、“地下无轨设备技术攻关”、“装载机优化设计”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80年初,调入高等工科院校,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先后编辑出版了《露天矿设备选型配套计算》、《机电设备运用管理》、《流体输送设备》、《设备系统技术》、《矿山工程设备技术》、《施工机械故障诊断》和《环境保护及法规》等16部技术著作,发表专业论文110多篇。

此外,由于他编辑专业书籍较多,并收集储存大量科技图书,被评为山西省十大藏书家第一名。


(编辑:admin)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